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2014-05-08 03:16:02 来源:本站 点击:
1079
在甘肃省天水监狱大门上众多的牌匾中,有一块 “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子。这块牌子的落款是 “天水监狱”和 “天水市秦州区人社局”两家单位。“2008年,天水监狱和秦州区人社局签署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协议书,并制订了 《秦州区人社局与天水监狱联合举办服刑人员创业培训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挂牌成立服刑人···
在甘肃省天水监狱大门上众多的牌匾中,有一块 “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子。这块牌子的落款是 “天水监狱”和 “天水市秦州区人社局”两家单位。
“2008年,天水监狱和秦州区人社局签署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协议书,并制订了 《秦州区人社局与天水监狱联合举办服刑人员创业培训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挂牌成立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天水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从事罪犯教育改造工作30年的赵健评回忆说。
“要开展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使服刑人员掌握适应就业和谋生的一技之长,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以及培训方向、就业需求信息等方面,仅仅靠监狱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利用他们在师资、教学设施、就业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弥补监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赵健评说。
据了解,5年多的时间,天水监狱培训基地先后获得秦州区人社局3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现在,基地拥有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创业培训教室、技能模拟教室和多功能教室。
“我们利用基地开展联合办学。其中,监狱方负责教学场所、教学管理和培训对象选定;人社局负责提供师资、教学设施、教学经费、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推荐以及相关费用保障,并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人社部门职业教育计划。”秦州区人社局副局长王学军介绍说。
据了解,天水监狱确定的培训对象是监狱当年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对其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并对有创业愿望的服刑人员组织开展GYB创业培训。同时,监狱还根据社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实际,找准技能培训的切入点,增设相应的工种课目;根据服刑人员的年龄、刑期、文化程度以及原从事的职业等差异,设置培训项目。 “毕竟这些服刑人员从文盲到硕士,什么学历都有。”赵健评说: “现在,我们与3家培训机构合作。在培训方法上,我们因人而异,采取小班制、多培训的方法,定期举办服刑人员大比武活动。”
除了对当年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组织开展GYB创业培训外,天水监狱还对监狱原有的20多个技能培训工种进行整合,并抽调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警察担任教员,配合人社局在举办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开设保健按摩、计算机操作、服装制作、美容美发等培训。同时,他们还对原有的车钳洗磨等工种进行了分类管理,开展了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发证工作。
天水监狱每年都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的人数规模、技能现状以及刑满释放后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信息反馈到秦州区人社局,人社局根据刑释人员的就业意向联系就业单位。曾在天水监狱服刑的秦某,因故意伤害罪于2001年9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秦某在服刑期间,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取得了中级钳工、中级铣工以及中级电焊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刑满释放后,秦某通过人社局和天水监狱的推荐,在某家机械公司工作至今。
据统计,天水监狱培训基地成立5年多来,已先后举办创业培训班18期,1300多名服刑人员经考试鉴定后取得了不同等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合格率超过90%。